刘洋轩 国际慈善管理EMP 2018-09-20
2018年EMP-PLP中欧公益领导力伙伴项目为学员们安排了七天紧凑而充实的课程,无论是在欧洲基金会中心的课程分享和讨论,还是在两座城市的实地参访,都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欧洲公益慈善的浓厚氛围和独特魅力。通过学习和参访欧洲早期儿童发展经验,为关注该议题的中国基金会同行们提供了多层面的启发。
早期儿童发展领域的先驱
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
早期儿童发展主题分享会
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BvLF)是一家来自荷兰的基金会,长期在儿童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在过去超过50年的历程中,BvLF一直致力于让儿童拥有一个公平的人生起点,并帮助很多国家在提升儿童福利方面创造改变。BvLF较早开始关注早期儿童发展议题,并完成了项目模式和评估框架的探索,也逐渐将早期儿童发展定为基金会主要关注议题。
BvLF早期儿童发展专员Esther Goh
1
经验与策略
BvLF的工作主要基于养育、教育和发展儿童及其养育者展开,同时不断积累养育儿童的经验。目前,BvLF正积极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加强理解0到3岁儿童发育对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BvLF通过多种方式让“科学”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更可操作,帮助他们形成对后代实现最佳投资回报的政策;同时,BvLF还通过帮助城市规划者收集和理解复杂数据,为儿童设计安全和快乐的成长环境。
2
项目模式
BvLF在早期儿童发展领域,形成了两大基础项目:
一是早期儿童发展资助计划,联合各地操作型机构创造改变。在资助过程中,基金会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操作型机构提供不同类型的支持,包括项目资金、技术支持、网络资源等,也为成果显著的领导者提供支持。
二是城市95(Urban 95)项目,联合各城市的政府,为儿童建立安全并适于早期发展的公共空间。有趣的是,以往的经验发现,该项目在中小城市实现的合作效果要显著优于大城市,BvLF认为由于大城市有太多棘手的问题,因此该模式在大城市并不容易复制。
BvLF研究助理Julien Vincelot
3
评估影响
除了核心的项目之外,BvLF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适用于自身项目的影响力评估框架,该框架主要定义了四个层面的影响力:在可持续性方面,项目设计了退出策略,评估是否对改变操作型机构或政府造成了持续影响;在执行层面,监测项目全流程中执行的完成度;在可及性方面,监测有多少儿童和养育者被项目所惠及;在短期影响方面,评估养育者的状态改善情况,主要是其养育行为的变化。以上四个层面的影响力最终在长期影响方面将体现为儿童发展的成果(Outcome)。
“儿童养育之城”——根特
根特(Ghent)是比利时第三大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值得一提的是,根特在工业革命时代就是一座工业重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涌现的童工、儿童安全等问题,促进了当地对于儿童权利的思考,并为根特日后成为“儿童养育之城”奠定了基础。
儿童权利主题参访
01 经验与策略
根特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养育问题,并在多方支持下(包括BvLF的支持),逐渐形成了实践、研究、政策三个层面的儿童养育制度。政府在儿童养育制度中承担关键角色,并实现具有多方参与(儿童、家长、团队、社区)和社会融合特征的养育模式。
根特市政府儿童养育总监Lieve De Bosscher
02 项目模式
根特市的儿童养育服务包括0到3岁婴幼儿的养育,以及2.5到12岁的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周边城市的儿童养育和学校教育一般分别由公共健康福利部门和教育部门承担政策制定,而根特市实现了将儿童养育和教育结合共管的模式,有效促进了政策制定者的联合参与。
同时,根特市的教育部门在儿童养育单元特别设立了地区总监和教育学专家团队,并在所有负责管理的养育中心设立总监和支持团队,该制度使得根特市26万人口中有700人以上在从事儿童养育专业,并实现了每8名0到3岁的婴幼儿就有1名儿童养育师照顾。
根特市政府负责管理的30个婴幼儿养育中心,已经实现覆盖50%到60%新生儿的养育服务,并在运营模式上采用了惠及脆弱家庭的融合机制,实现了全城所有中心的预约服务制度。
笔者在根特市政府的儿童养育制度分享会上
中欧合作的潜力
经过这次项目的交流,我们可以充分预见到,未来国内基金会一方面可以向BvLF这样致力于早期儿童发展领域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的同行学习,从以往的议题探索和项目模式中汲取宝贵经验,一方面也可以将结合中国国情的经验分享给欧洲伙伴,共同在儿童早期发展议题上创造改变。
—— END ——
EMP-PLP中欧公益领导力伙伴项目
EMP-PLP墨卡托中欧公益领导力伙伴项目由墨卡托基金会资助,欧洲基金会中心(EFC)和国际公益学院联合举办。每期项目将集合10位来自中国、10位来自欧洲的中高级慈善机构管理者进行领导力学习,鼓励他们互相分享知识、经验、创造力和兴趣,推动他们形成合作。项目围绕社会创新主题,结合参与者自身的兴趣和专长,通过项目活动,参与者之后能够以全新的视野、方法和认知更好地领导组织,提高组织的影响力。
2016年起连续举办三年,将培训60位来自中国及欧洲的公益机构代表。项目所在地为欧洲和中国,隔年互换,每年参与者不同。参与者将有机会参访当地机构,亲身感受当地慈善和非政府组织的工作。
项目资助方
墨卡托基金会1996年成立,资金来源于施密特家族,总部在德国鲁尔地区的埃森市,主要面向教育、经济和国际沟通三个领域。基金会以杜伊斯堡著名地图制图学家、宇宙学家格哈德·墨卡托(Gerhard Mercator) 命名。“墨卡托”这个名字是全球性思维、科学精确性和创业精神的代名词,而墨卡托的事迹更是向世人展示了跨越文化、跨越宗教的宽容的重要性——因此墨卡托基金会一直遵循并捍卫着这一价值观。
墨卡托基金会围绕着“多元融合”、“气候变化”和“文化教育”这三个主题群,目标明确地进行着社会改良实践,同时,也为公共社会政治话题进行议题倡导。自从1996年成立以后,墨卡托基金会的资本金已经达到了4.5亿欧元,累计资助了1100多个项目,目前每年的资助额度大约是6400万欧元。2016年的统计数字显示,该年度共资助和实施了134个项目,资助总额6300万欧元。
项目主办方
欧洲基金会中心(EFC)成立于 1989 年,是一个代表在欧洲及其以外地区参与慈善事业的公益基金会和资助者的国际会员协会,由200多个慈善组织组成,其中包括基金会和公司资助者。EFC 4个主要目标: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和财政环境;记录基金会发展局面;培养基金会专业人员的能力;促进基金会之间以及基金会和其他领域之间的合作。EFC着重于透明化和最佳实践,所有成员均遵循和践行欧洲基金会中心最佳实践的原则。
国际公益学院由比尔·盖茨、瑞·达理欧、牛根生、何巧女、叶庆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联合倡议成立,并获得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达理公益基金会、老牛基金会、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的共同捐资。学院的举办机构为深圳市亚太国际公益教育基金会。
学院旨在建设培养榜样型慈善家和高级公益慈善管理人才的教育系统,构建支持中国与世界公益慈善领域高度发展的知识体系;打造引领全球慈善发展和推动形成新型慈善知识体系的专业智库;通过提升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性、专业化和公众参与,为推进中国和世界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