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活力宜业道童

三一基金会

道童村是道童村民的道童村,道童村的美好离不开道童村民的热情参与。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持续赋能陪伴村庄,使得村民具备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是道童活力宜业项目的主要目标。

为了打破邻里隔阂,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热情,自2021年起,项目在村内组建了志愿者队伍,并持续以道童志愿服务队为基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志愿者队伍赋能建设,开设道童学堂,组织村庄文化活动。

2023年,道童志愿服务队在民政正式备案,志愿队伍由最初的63人发展到97人。在道童学堂发展上,项目从需求出发,设计课程,先后开展了智能手机、保健操、手工包改造、竹编制作等丰富多样的课程,组建学习小组,寓教于乐,鼓励村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年共开展110课时,服务1057人次学员。在村庄文化活动上,先后组织开展了清明节、端午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和重阳节4次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以及世界环境日宣传周活动1次,累计1128人次参与活动,大大丰富了村庄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道童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成为展示道童乡村振兴成果及村民风采的盛会,涟源市乡村振兴局、茅塘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活动得到政府、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2024年,项目团队深入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利用村庄潜在优势,在持续社区活动开展之外,更邀请外部专家举办公益大讲堂以及探索公益时间银行模式。2024年,道童志愿服务队成员增至85人,志愿服务活跃度进一步提升,累计服务时长达到3,334小时;村内共举办了167次各类会议和活动,参与人次再创新高,达5,411人次。通过志愿服务队的引领及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道童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项目团队充分挖掘并利用道童村的自然资源,推动自然教育模式的创新升级,成功编制了《道童自然教育手册》及相关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团队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涟源三一学校展开深度合作,深化了与乡村学校的协同合作模式。道童竹编课程正式纳入三一学校课堂,成为学生社团兴趣课中的热门选择,深受学生喜爱。同时,三一学校五、六年级的学生定期前往道童农业基地进行劳动实践课程,这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也为乡村教育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道童竹编课程被涟源市教育局评为“利用地方资源开展特色教学竞赛活动(视频课)的一等奖”。

道童学堂案例被湖南省社工协会评为优秀社区社会工作案例。